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歷史散步手帖台北閱讀空間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我的書店時光台北咖啡時光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印象西洋美術小史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臺北老屋三生事》

購書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537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目錄
002 自序 水瓶子
004 推薦序 蕭文杰
城中
010 台灣神社的銅牛 台灣博物館前
016 島津製作所、峰圃茶莊  NOTCH 珈琲館本町店
022 梅屋敷 國父史蹟館
028 欽差行臺 台北植物園內
城南
034 建功神社 臺灣藝術教育館
042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孫立人將軍官邸) 陸聯廳
050 尾辻國吉宅 劉真校長故居
058 南菜園 南昌公園
064 石井家族、陳玉麟宅 野草居食屋
城東
070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官舍 李國鼎故居
076 中崙蔴袋倉庫 一號糧倉
082 松山菸廠─育嬰室 閱樂書店
088 林安泰古厝 民俗文物館
094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台電核火工程處
102 臺灣倉庫株式會社 聲音光年
110 淺香貞次郎家屋 紫藤廬
116 瑠公圳
122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 磯永吉紀念室
大稻埕
128 台北工場 舊台鐵大禮堂
136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台北當代藝術館
144 六館街尾洋式店屋 
150 維特珈琲廳 黑美人大酒家
156 亞細亞旅館 大千百貨
162 菊元百貨 國泰世華銀行
170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建成圓環
178 日治文官宿舍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184 順天外科醫院 
190 林五湖祖厝 臻味茶苑
196 三橋町墓園 林森公園
202 臨濟護國禪寺 
艋舺
208 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 新富町文化市場
214 萬華林宅 星巴克艋舺門市
其他
220 佳山旅館 北投文物館
226 達觀樓 淡水紅樓
232 網溪別墅 楊三郎美術館
238 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附錄
244 臺北老屋地圖


讓文化資產成為真正的資產

  幾年前在雜誌社寫專欄時,常思索雋永的主題,原本習慣書寫咖啡館、書店的浮光掠影,但發現這些商店在臺灣特別容易消失。而我因導覽工作的需求,要不斷認識古蹟背後的故事,意外發現文史工作者中琅琅上口的古蹟歷史,一般民眾竟然完全不知。

  於是,我想突破文史工作者的同溫層,用一棟古蹟當成一個拼圖的方式,有別於學校臺灣史教學中用建築的空間、格局、位置等比較生硬的分析模式,而是儘量用當年屋主的想法去拼湊出臺北百年的歷史,而且希望透過這些開放的古蹟,讓大家身歷其境的走讀歷史。

  出版前查詢臺北市市定古蹟就有157 筆,這還不包含國定古蹟、歷史建築等。本以為古蹟會比咖啡館、書店消失的速度慢些,但這幾年,許多老屋隨著開發案而消失,或者只保留一部分立面;許多古蹟被切割放在倉庫或異地重建,失去場域精神。這些老房子拆掉就消失了,我們的後代全然不知在地歷史;多留一棟古蹟,就是為我們保留文化厚度。

  都市開發案不斷的推出,文史工作者被冠上「文化恐怖分子」的稱號,文化資產到底是負債還是資產?我覺得要大眾真正的認同,並且覺得了解、維護、經營文資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參與的工作,文化資產才是真正的資產。我期待每個人對於老屋背後的歷史能夠熟悉並重視,讓負債轉為資產。

  感謝長期在文史工作努力的朋友推薦,本書希望突破同溫層,也同時希望同溫層變厚,一起走讀老屋。

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孵了很久的書終於生出來,很感謝典藏文創完全支持,我對實體書有些莫名的堅持,許多設計也很讓人驚奇。

①由於經常有跨頁的照片,這本書的裝訂,可以完全攤平。
②書封與書本是一體的,近年大部分書封是分開的,閱讀時成為干擾,書封經常不見。
③書封不是全部上亮光,只有字與部分六角磚上亮光
④軟的書封,容易翻閱。

這本書除了 橘枳 的插畫之外,還有一個亮點是資深責任編輯寫的詩,每一棟老房子開場白都是感情豐富的詩,是感同身受的人才可以用這麼精練的文字描述一棟屋子的三生事。

出了幾本書以來,都覺得遇到很厲害的編輯,喜歡咖啡館的編輯,喜歡書店的編輯,喜歡散步的編輯,這回遇到了喜歡老房子的編輯,感恩!

新書在 欒樹下書房 已經上架,過幾天在博客來與各大書局應該就可以買到了,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水瓶子。— 在欒樹下書房。

活動隨時更新: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台北慢步》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
  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
  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將多元文化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收納融合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一個人都規劃出一條散步路線,這樣累積起來的文化厚度,就足以媲美世界各國。」

  城市漫遊者水瓶子,經過七年經營「青田七六」、擔任城市導覽解說的歷練,更走覽國內外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精髓,淬煉出更成熟的視角,此時寫《台北慢步》,已不再只是熱鬧的人文景點介紹,而是在各個不同巷弄、不同主題的串連中,試圖找出歷史、文化的連結,進而讓城市散步成為文化講堂,培養城市人的文化厚度。

  為了讓這些路線的串連更加清晰,也特別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畢業、《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繪製慢步地圖。

  第1條路線 北門到南門
  政權、商業、現代化與拓荒探險的中軸線

  第2條路線 城南軸線巡禮
  從育苗、商品展覽館、教育會館到劇場表演

  第3條路線 東門外的白恐之路
  從有形的刑務所到無形的居家監控

  第4條路線 城南散步
  與文學家們一起閒晃在河邊巷弄及水圳道間

  第5條路線 書街巡禮
  從牯嶺街、光華商場、國際學舍到溫羅汀

  第6條路線 水道之路
  慢步於瑠公圳與霧裡薜圳之間

  第7條路線 走在米道上
  看盡都市變遷的齊東老街

  第8條路線 新文化運動之路
  建成圓環周邊

  第9條路線 大龍峒陳維英的伊甸園
  從太古巢到四十四坎

  第10條路線 老街老店老市場
  艋舺多元文化行腳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台北歷史散步手帖》淡水象山線



購書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413

台北城的快速變化,有時已讓我們失去了對過往時代的想像。

繁華的信義區在台北101尚未拔地而起之前,是什麼樣的面貌?你能想像市民大到還沒蓋起來、台鐵尚未地下化的年代嗎?而早期台北現代化建設都是從淡水開始的,你知道淡水曾經有過一座國際水上機場嗎?我們不斷地在歷史的潮起潮落中走過,在每一個沒落與繁華之間,我們又學到了什麼?

台北城擁有一百多年歷史,捷運則是這座城市最新的交通工具。本書捷合了「新」(捷運)與「舊」(歷史)兩種意涵與層次,由城市漫遊者水瓶子帶領讀者搭乘捷運,遊走街區風華、新城舊巷,用雙腳實際探訪從象山到淡水的16條私房散步路線,聆聽台北城訴說自己的故事,邀你看見不一樣的台北。

目錄
1.象山站:象山步道與吳興商圈
2.台北101/世貿站:台北101與巴別塔
3.大安站:安東街與瑠公圳隱沒之地
4.東門站:永康街x潮州街文創小店
5.中正紀念堂站:南海學園,真正的城南散步
6.台大醫院站:考棚、明石町,今日南陽補習街
7.中山站:尋找台北劉銘傳鐵道遺跡
8.雙連站:女性、大稻埕、音樂、跳舞、咖啡館
9.民權西路站:美援時代,誰的中山北路
10.圓山站:文化遺址,從垃圾堆到河口貿易
11.劍潭站:劍潭山,吵雜紛亂的山丘與消失的水潭
12.芝山站:芝山岩,一座城市多樣性的秘密
13.唭哩岸站:唭哩岸老街,台北第一街
14.北投站:北投,一個區域、多樣的族群遺跡
15.關渡站:郁永河裨海紀遊,恐怖的關渡一遊
16.淡水站:淡水,現代化設施,國際水上機場



台北從清末建城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時光。如今有捷運在城市的地下南來北往,搭乘捷運也可以想像是進入一台時光機。在進出之間,可以想像從阿公、阿嬤年輕的歲月來觀察台北,也可以從爸媽念書、工作的年代來認識台北。台北擁有眾多面貌,而這些容顏目前還可以觀察一二,透過本書介紹,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瞭解與認識這些文化資產。

捷運是一般大眾通勤的交通工具,或是假日去一些觀光景點的移動工具,很少人會利用捷運到一個小角落去,甚至串連這些小景點。台北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到假日,觀光景點人潮眾多,咖啡館也擠滿了聊天的人,小朋友在博物館內到處奔跑。但大家好像都忘了我們還有街道、公園、河邊等公共場所。

近年來,政府積極整頓這些場域,但往往不瞭解以前這邊是水圳道、那裡是埤塘,甚至基隆河還未截彎取直前,社子島還是淡水河中的一個溪州,住在這邊的人們要怎樣交通?

透過我們的雙腳,慢慢地在土地上散步,或登高望遠,或走到低窪的河邊觀察。台北盆地在一萬年前,是汪洋一片的鹹水湖,先民在圓山、劍潭山的小山丘上生活的樣貌,還可以窺見一二。海水退去後,台北變成一座森林;後來水圳開發,台北又變成農田。這樣多變的樣貌,正是我們所擁有的寶藏。

台北市、新北市有多條捷運線在城中交會,有劉銘傳規劃的路線,也有日本人改良設計延伸的種種路線。搭乘捷運,若能多瞭解地名的意義,甚至是瞭解先民生活的軌跡,深化對這塊土地的認同,自然而然地就會喜愛並維護土地上的人事物。

波士頓市政府當年規劃獨立戰爭的人文散步路線,而台灣被世界各國殖民過的歷史更是多樣化,應該可以有更多的散步路線才是。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台北閱讀空間》

台北,是一座最適合閱讀的城市。
開卷有益,我們散步移動,席地而坐,斜躺草皮,仰望天空。
隨時隨地,坐下來讀本書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6719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讀完一本書?

閱讀活動:帶一本書靜靜的閱讀,有空可與作者、朋友分享。要參與的人,無需報名,只要活動時間到達店家,請遵守各場域店家的規則,保持輕聲細語,過度喧嘩者,會被水瓶子轟出去!

*1. 2015.3.12(四) 12:00-15:00 怡木庫房
*2. 2015.3.13(五) 17:00-18:00 新月社
*3. 2015.3.16(一) 15:00-18:00 布拉格咖啡館,溫州街20號
*4. 2015.3.17(二) 12:00-15:00 沛洛瑟珈琲店,中華路二段75巷40號
*5. 2015.3.18(三) 14:00-16:00 書房味道,新北市林口區中正路356號
*6. 2015.3.21(六) 09:00-11:30 G Log Cafe,仁愛路三段31巷16號
*7. 2015.3.22(日) 17:00-20:00 台北書院,延平南路98號3樓
*8. 2015.3.23(一) 12:00-15:00 七三茶堂,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6弄16號
*9. 2015.3.26(四) 15:00-18:00 GetMore Lab,新生南路一段165巷18號
*10. 2015.3.30(一) 16:00-18:00 天母書廬,天母西路13巷11號
*11. 2015.4.1(三) 14:00-16:00 小時光咖啡館,雨聲街61-1號

在褪去了繁華喧鬧的外衣之後,開始看見了這座城市的細膩質地。試圖發現這片土地處處是書香的同時,我們才意會到原來台北之於在地公民或是異鄉遊子,都是溫暖而豐潤的存在。台北其實不吵不鬧,只要你靜下心好好看看它,你就會發現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都充滿了書卷氣。

閱讀不用看時辰,在包包裡頭隨手放進一本書,由資深文青水瓶子領著你遨遊在大台北的書海之中。

放下手上的電子產品,重新感受紙本書的魔力。
厚度不一的粗糙紙張;印刷油墨不甚完美的文字;一頁頁的翻閱著,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作者與讀者的一場深談。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閱讀空間/社會觀察家 Zen大

與許多人的意見相反,我認為台北是個熱愛閱讀的城市,亦是對讀人十分友善的環境。

交通樞紐,如台北火車站、捷運忠孝復興站,有隨時可借還書的行動圖書館。

人潮群聚的商圈或社區,必然有租書店。這兩年雖然沒落了一些,卻仍是許多人下班、下課後,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還有我一直覺得不亞於東京神保町的溫羅汀書店商圈,更是台北閱讀空間中最為精采的一處,群聚了大量的中外文簡繁體書店。

新生南路上的誠品與聯經(+上海書局)、書林、愛因斯坦,溫州街巷弄裡明目書社、若水堂、秋水堂、唐山書局、南天書局,羅斯福路上則有校園書房、山外、政大書城,師大附近還有水準書局、學生書局、舊香居等等。

另外,朱天心《擊壤歌》中最愛來回走的中山北路,動力火車要走上九遍的忠孝東路上,也有很多令人驚豔的書店側身其間。

老書街重慶南路上的三民書局,藏書之豐富齊全,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全台北最潮的百貨公司和旅館,發跡於一家書店。

台北,除了找書容易外,整座城市彷彿為讀人量身打造,無處不可閱讀。

舒適而穩定的捷運上,玩手機的旅人不少,閱讀書刊的讀人卻也不時可見。

便利超商裡有著不會趕人的座位區,或買罐飲料,或點杯咖啡,就能獨自窩在一個角落,慢慢閱讀。

被選為全球六大咖啡之都的台北,更是愛書人的天堂逛書店挑到好書之後,書店隔壁或不遠處,一定有家讓人得以充分放鬆或驚豔的美好咖啡館,得以讓人在此悠然地度過一個理想的午後。

半夜睡不著覺?

沒關係,仁愛圓環旁的敦南誠品二十四小時開放,數十萬冊藏書陪你渡過失眠的夜晚。

說整個城市都是台北人的閱讀空間,並不為過。

台北之所以迷人,讓中國觀光客嘖嘖稱奇,讓港澳星馬遊客一來再來,隱身各處的閱讀空間與讀書風景,毋寧是台北人文品味厚度的無形文化財。

閱讀的城市,必然溫潤而細膩,親切而溫暖。不需在硬體設備上爭勝,不必在造型裝扮上鬥艷,卻透出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人一訪再訪,樂此不疲。

這幾年,水瓶子花時間慢慢地走訪台北的巷弄鄰里,一點一滴地捕捉台北最迷人而值得紀錄的不經意處,精煉成書,一本一本的呈現在讀者面前。您手上這本《台北閱讀空間》,正是關於台北閱讀空間的集結整理。台北有哪些讓人再三流連的閱讀空間,且看這本書如何緩緩道來?

書本、閱讀與空間神聖的連結/水瓶子

回憶從小到大的閱讀空間有哪一些?鑰匙兒童每天下午獨自在家窩在床上讀書,小學的圖書室,國中老師開設的補習班,高中的圖書館,大學的麥當勞,一直到近幾年經常窩在咖啡館閱讀。

我不斷地會想起兒時暑假在鄉下老厝屋簷下的閱讀,進入南柯一夢書中,看書看累了就在藤椅上睡著,夢中進入的書的世界後,多麼希望醒來時就已經長大,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我現在多麼希望讀完一本書醒來就回到小時候無憂的閱讀世界,串連起這樣的空間場域。

閱讀一本書,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而閱讀空間則是進入這個世界的連結點,在今日的書店、咖啡館、茶館,每個人習慣閱讀的地方都大不相同,在這些空間與一本書的作者有了私密的接觸。

佛陀、耶穌、穆罕默德在菩提樹、荒野、山洞中苦修悟道,如今我們不需要如此苦行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我一直覺得閱讀是非常神聖的事情,在台北我們有幸擁有那麼多的空間可以安靜的閱讀,這樣的場域,能不神聖嗎?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歐洲宮廷畫史》許多知名的畫作,背後都有故事。

作者水瓶子在這本書中收集了數十幅知名宮廷畫家的作品;這些畫家本來服務教會,替教堂留下宗教畫,但因為宗教革命、北方農業發展、全球貿易、工業革命、戰爭等因素,繪畫的內容則變成了貴族的肖像畫。

購書網址:http://puomo.tw/post/104655072068



藝術畫作很容易用時代來劃分,從文藝復興、巴洛可到洛可可時期,藝術史的學者更加入了畫派的概念,但每一幅畫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畫家精心安排的傑作。

或許宮廷畫家接受貴族的委託,自主的空間有限,可是我們都可以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畫作中,看到畫家的堅持,這些堅持或許在當時並沒有讓大家接受,可是隨著時間消逝,而後變成重要的作品。

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像與意見,希望這些畫作背後的故事能開啟更多人對「美」的瞭解,以及對過往文化的珍惜。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從古老港埠到台北新地標,一窺【淡水—象山線】的街道風情與歷史風華

1條捷運線x 16種散步路線x 92處古蹟景點x 50間特色店家……
水瓶子以「城市漫遊者」的身分,遊走街區風華、新城舊巷,
重新探索「新」(捷運)與「舊」(歷史),追尋台北城的過去與未來。

買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58
相關活動:

*散步 2014.12.14 日 10:00-12:00 台北101/世貿站三號出口:台北101與巴別塔,看台北經濟發展(水瓶子)
需要報名: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ter/1411140656302141768767

*講座 2014.12.19 五 19:00-21:00 小 case 食宴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8巷3弄50號(水瓶子)

*講座 2014.12.24 三 19:00-21:00 後門咖啡,北市復興南路2段332號(水瓶子)

*散步 2014.12.28 日 10:00-12:00 東門站五號出口:永康街╳潮州街文創小店(水瓶子)
需要報名:http://goo.gl/ip8XWf

*散步 2015.1.11 日 10:00-12:00 中正紀念堂站六號出口:南海學園,真正的城南散步(鄭勝吉老師+水瓶子)
需要報名:http://goo.gl/ip8XWf

*散步、午茶、講座 2015.1.18 日 13:00-16:30 永康青田~走進台北最美的巷弄 集合地點: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
需要報名: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23/c1m9m

*散步 2015.1.25 日 10:00-12:00 中山站五號出口:尋找劉銘傳鐵道遺跡(邱翊老師+水瓶子)
需要報名:http://goo.gl/ip8XWf



勘誤:P.46 第五行:『1736年,郭錫瑠到此開發』,應該刪除修正為『日本時代』

台北城的快速變化,有時已讓我們失去了對過往時代的想像……

象山站附近曾是日治時期軍隊駐紮地,戰後則是四四兵工廠駐地。登上象山眺望遠方,你能想像市民大道還沒蓋起來、台鐵尚未地下化的時代嗎?

大安站出口後方的瑞安街,很久以前有個夢幻的名字「霧裡薛圳」,原來是一條比瑠公圳還要早的水圳道,日本時期水權收歸公有後才變成瑠公圳的支流之一。

臨近中山站的南京西路107巷、寧夏路一帶,竟然是1893年劉銘傳在台灣開闢的第一條南下鐵路,附近還有大稻埕火車站,後來卻不見了,為什麼?

劍潭山在日治時期被規劃為台灣神社、後升級為台灣神宮,如今再也不見神社原貌,只有偌大的飯店與喧囂的人車聲。

除了松山機場,1937年,日本人在淡水規劃台灣第二座國際機場,而且還是一座水上機場,做為橫濱飛往曼谷的中途站,後來因為珍珠港事件而停飛。

台北城是一座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城市,捷運則是這座城市最新的交通工具。本書結合了「新」(捷運)與「舊」(歷史)兩種意涵與層次,由城市漫遊者水瓶子帶領讀者搭乘捷運,用雙腳實際探訪從象山到淡水的16條私房散步路線,邀您一起來看見不一樣的台北城。

本書特色

私房嚴選:特別繪製【淡水—象山線】16條水瓶子獨家散步路線圖,搭著捷運就像進入一部時光機,窺探台北從清末建城至今一百多年的歲月印記。

特別收錄:整合1895年大稻埕鐵道路線圖、1897年台北古城手繪地圖、1945-1974年台北市空照圖。對照台北現今地圖,觀察台北城百年來的地形景觀變化。

驚喜企劃:憑本書可享捷運紅線附近24間特色店家提供的特別優惠!

名人推薦

楊 燁 北投虹燁工作室文史工作者 熱情推薦

淡水線鐵路時期,鐵路扮演著通勤及貨運的重要交通工具。隨著捷運汰換登場,密集又方便使得沿線各站區域如放射線般,讓人想一窺當地生活風景。以節能減碳大眾運輸搭配台北老地圖來看台北文史,讓人有如親臨當年時空,更細緻地瞭解前人生活故事。

在都市計畫更新中,台北這個大城市不斷地變換新面容,傳統的城市肌理隱身其中。隨著水瓶子散步後巷小弄,你會發現,人情味、傳統生活況味,仍五味俱足、親聲細語地訴說日常的美好。

──楊燁/北投虹燁工作室文史工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水瓶子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要更瞭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

著有《我的書店時光》、《台北咖啡時光》、《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印象》、《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臉書【水瓶子粉絲團】www.facebook.com/writers.idv.tw

目錄

1.象山站:象山步道與吳興商圈
2.台北101/世貿站:台北101與巴別塔
3.大安站:安東街與瑠公圳隱沒之地
4.東門站:永康街╳潮州街文創小店
5.中正紀念堂站:南海學園,真正的城南散步
6.台大醫院站:考棚、明石町,今日南陽補習街
7.中山站:尋找劉銘傳鐵道遺跡
8.雙連站:大稻埕,女性、音樂、跳舞、咖啡館
9.民權西路站:美援時代,誰的中山北路
10.圓山站:圓山文化遺址,從垃圾堆到河口貿易
11.劍潭站:劍潭山,吵雜紛亂的山丘與消失的水潭
12.芝山站:芝山岩,一座城市多樣性的秘密
13.唭哩岸站:唭哩岸老街,台北第一街
14.北投站:北投,一個區域、多樣的族群遺跡
15.關渡站:郁永河裨海紀遊,恐怖的關渡一遊
16.淡水站:淡水,現代化設施,國際水上機場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我的書店時光》尋找人與書的靈魂交會

買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8186
書店:夢想開始的地方/李志銘

據稱「上帝已死」,乃是尼采最常被誤解的名言之一。無獨有偶,我以為「書店已死」或「紙本書已死」這類的話大抵也是。



對於我輩愛書人而言,儘管現下臺灣出版業正面臨島內閱讀市場不斷萎縮,書店業者紛紛吹起景氣寒風, 乃至有些老一輩的作家和出版商經常愛抱怨現在的年輕人不看書、不買書。然而,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卻是近年來許多地方社區型的小書店一家又一家接連出現,並且其中多以複合式、多元化經營為主。

事實上,作者水瓶子即是透過他這本《我的書店時光》,用他熱愛走街串巷的雙腳踏查,以及他筆下的文字和照片告訴讀者,過去我們熟悉的書店文化並非死去或消逝,而只是為了因應當前快速變遷的生存環境、遂以「演化」的姿態重生,舉凡結合閱讀、視聽、咖啡、饗宴,抑或回歸在地服務,從地方出發。

除此之外,熱衷扮演「書店偵探」的水瓶子還頗為貼心地為個別具有不同知識背景需求的讀者提供每家「賣什麼書」、「藏書類別」以及「誰最該來」等實用資訊,不啻宣示了「書店旅行」(Bookstore tourism)時代的到來。

逛書店本身最令我動容的,總有人因為在這兒遇到一本書而改變生命,就像城市裡潛藏迂迴的一股暖流,或許隱身在某個巷弄裡的小角落,又或許是從高樓大廈的夾縫中突圍而出,慢慢地生長成一朵美麗的小花,雖不爭妍鬥艷,卻蘊涵著某種希望,脫俗而清新。從南到北,從鄉村到都市,這些小書店各占島內據點如星光,只盼他們依然守護理想,絢麗多彩、花火燦爛。


臺灣書店風景/水瓶子

從小到大,逛書店的資歷應該也有四十年的歷史吧?從小學時期經常光顧的文具書局,國中時期的光華商場、中華商場、國際學舍書展,高中時期的重慶南路書店街,大學時代的溫羅汀周邊與牯嶺街的舊書店,到了最近兩年在臺灣島內不斷地小旅行,我經常駐足在書店時光裡,而每一家書店都有不同的風景,也有不同的傳奇,閱讀一家家的書店,好像看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曾經跟一個小孩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認為所有的咖啡館之間,都有一個秘密通道,彼此互相連結。這個通道可能是廁所的馬桶,或者是倉庫的門,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抽屜。不知道這個構想是不是來自於哆啦A夢的任意門或時光機,仔細觀察每一間咖啡館老闆沖煮咖啡的眼神,然後仔細分析每家咖啡館的陳列,不覺得咖啡館與咖啡館之間都有某種說不出的關聯性嗎?

同樣的情況,書店與書店之間的關聯性,透過一本本的書互相連繫著,透過老闆在不同擺放組合下,同一本書在不同書店散發不太相同的氣味,不同時空讀著不同時代的書,散發出不同的光芒,這就是書店讓我不斷地進入一探究竟的秘密。

從小到大的書店地圖,隨著年紀不斷地擴散開來,在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等大城市,你甚至不需要地圖,隨處散步就可以逛到主題明確很有特色的大小書店。但在臺灣總要再三的搜尋才能找到,的確,在臺北的書店密度比較高,但這幾年在小鎮也出現了許多特色小書店,希望這些小星光並不是流星,而是如同北極星一般,指引臺灣島民邁入另一個知識爆發的時代。

書本是維持人類知識傳承的重要紀錄,目前書店也是重要的討論場域,在資本主義下凡是用金錢交易的世界裡,知識淪為用「錢」來取得,讓書店的生存受到極大的考驗。鼓勵大家進入書店消費,不只是留下書店這個通路,還能夠讓人與書、人與人之間留下更多交流的故事。

十分感恩創辦這些書店的老闆,讓臺灣島內擁有那麼多迷人的風景,礙於時間因素,有些書店可能也僅是個人所見的浮光掠影,無法說明整家書店的氣質與內涵,希望透過本書簡介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沉浸在閱讀的世界。

寫了兩本咖啡館相關的散文,我才剛開始認識咖啡這個農產品,透過旅行逛書店的書寫,我才開始進入「書」的世界,這趟旅行其實才剛要啟程。

PART 1 從地方出發的世界書店
1 亞典藝術書店,翻書好像在逛博物館[臺北]
2 田園城市,小空間創造大意義[臺北]
3 信義書局,做公益的社區書店[臺北]
4 遠流別境,人潮中寧靜的綠洲[臺北]→空間還在,但已經不賣書了
5 金石堂城中店,樸實懷舊的瑪德蓮咖啡書店[臺北]
6 JFK繪本屋,築夢踏實的瘋狂人生[臺北]
7 1920s書店,回到百年前的大稻埕與世界接軌[臺北]
8 藝大書店,一如關渡平原的夕陽令人驚豔[臺北]
9 新手書店,百本書的小書店,看了書思考後問題更會多[臺中]
10 東海書苑,風雨中的寧靜書店[臺中]
11 瑞成書局,一個讓你知道未來的百年書店[臺中]
12 虎尾厝沙龍,熱鬧小鎮巷內的老屋再生[雲林]
13 洪雅書房,一座理想的城池[嘉義]
14 三省堂,書店的變與不變[臺東]
15 誠品書店,舊地政事務所的臺東故事館[臺東]

PART 2 閱讀、視聽、咖啡、饗宴
16 水牛書店,視障按摩、閱讀空間、農產品以及好多理想[臺北]
17 雅痞書店,電影與文學,空間的使用就是一本書[臺北]
18 窩著咖啡,像是書店的咖啡館[臺北]
19 註書店,貓、小農、咖啡,還有理想的生活[臺北]
20 天母書廬,不死與重生的書店[臺北]
21 有河書店,人與書擦撞出玻璃詩[臺北]
22 小小書房,永不間斷的作文課[臺北]
23 羅布森咖啡書蟲房,田中間的讀書房,還有兒時記憶[臺中]
24 Room A,七彩骨董組合出一個人的閱讀空間[臺南]
25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昭和時代的書與光[高雄]
26 Booking 書店,龜兔動漫變種的實體書店[高雄]

PART 3 一次購足的溫羅汀書店
27 伊聖詩私房書櫃,有賣新鮮蔬菜、水果、麵包、咖啡的書店[臺北]
28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旅人書店,老公寓跟老木房借景[臺北]
29 胡思二手書店,經常找不到入口的黃金屋[臺北]
30 古今書廊,搭乘時光機見證臺北舊書市集的各段歷史[臺北]
31 唐山書店,微光中通往地下的書店[臺北]
32 臺灣e店,深耕本土意識[臺北]
33 紀州庵,文學書內的秘密[臺北]
34 永樂座,書友的交流[臺北]
35 舊香居,骨董珍本書友的大本營[臺北]
36 總書記二手書店,珍奶的價格買到讓你思考的書[臺北]←已歇業

PART 4 舊書新生的二手書店
37 樂伯二手書店,隧道那頭的桃花源[臺北]
38 紅柿二手書店,作家服務淡江大學的師生[臺北]←已歇業
39 書房味道,作家陳輝龍的雨中咖啡館[臺北]
40 荒野夢二,愛書人的夢想第二店[桃園]
41 南崁1567小書店,社區的大光點[桃園]
42 晴耕雨讀小書院,遇見布拉格金色的陽光[桃園]
43 舊書櫃,看見所有人的足跡[宜蘭]
44 小間書菜,以書換菜,舊碾米廠變書店[宜蘭]
45 旅二手概念書店,宜蘭大學的前世與今生[宜蘭]
46 時光二手書店,看得到流動的時光[花蓮]
47 舊書舖子,看見所有人的足跡[花蓮]
48 晃晃二手書店,夢想的討論與實踐之地[臺東]
49 林檎二手書室,舒適的人情味書店[臺南]
50 草祭二手書店,層層疊疊有如遠山重巒疊翠的書架[臺南]
51 府城舊冊店,那碗美味的當歸虱目魚湯[臺南]
52 茉莉二手書店,愛書的小種子[高雄]

****************************
拿到書後的感想:

非常感謝大家,這本很屬於"私"逛書店的書,表面上是這兩年來所寫的文字,一種介於咖啡館與散步出來的"私"文體,但實際上是我這四十年來逛書店、文具店的累積。

我無法像《古書堂事件手帖》一般寫出人與書之間的偵探推理書,也無法像《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一般節錄名人的生活詩篇,更無法像《書店風景》系列一般的深入探訪這些老闆成立書店後的甘苦,也沒有《書店時光》世界級大書店的華麗繽紛。

很感謝編輯很理解逛書店是我個人的喜好,所以直接把書名加上『我的』,我任性的加入了幾家我認為是書店,但不是書店的咖啡館,也加入了別人不認為是書店的餐廳,『書店』的定義已經模糊,而讀書人也不一定是看紙本的書,有可能是用滑動中吸取知識,但我仍覺得紙本書,是最有溫度、氣味的載具,他沒有美食那麼直接的攻入人的味蕾,但卻能長存在心中。

我的第一場分享會,2014/6/7 14:00在天母書廬,還沒想太多要分享甚麼?或許問問每一個人逛書店的時光,就可以具體描述台灣的書店風景了。

分享會時間(Orz),已舉辦場次
2014年
6/7(六) 14:00-16:00 台北天母書廬
6/13(五) 19:00-21:00 台北梁實秋故居(雲和街11號)
6/21(六) 14:00-16:00 東海書苑
6/21(六) 19:00-21:00 彰化旅咖啡
6/22(日) 14:00-16:00 高雄茉莉
6/23(一) 19:30-21:00 台東晃晃
6/28(六) 15:00-17:00 宜蘭舊書櫃
6/28(六) 19:30-21:00 台北旅人書店
6/29(日) 19:00-21:00 淡水有河 book
7/4(五) 15:00-17:00 台中羅布森書蟲房
7/4(五) 21:00-22:30 台中新手書店
7/5(六) 15:00-17:00 台南林擒二手書室
7/6(日) 17:30-19:30 台北雅痞書店
7/7(一) 19:30-21:00 台北意思意思(南京西路64巷16-2號2F)
7/11(五) 19:00-21:00 台北水牛書店
7/12(六) 14:30-16:00 宜蘭小間書菜
7/13(日) 14:00-15:30 南崁1567
7/13(日) 19:00-21:00 桃園荒野夢二
7/18(五) 19:30-21:00 雲林虎尾厝沙龍
8/6(三) 19:30-21:00 嘉義洪雅書房←這場會多講野百合學生運動
8/7(四) 19:00-21:00 台南道南館(咖啡館)←這場會多講京都與台南的書店
8/8(五) 19:00-21:00 高雄壹號牙醫←這場會多講高雄逛書店的見聞
8/10(日) 15:00-17:00 羅東註書店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台北◎咖啡時光》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8225

自序/夢想、實踐。咖啡館的時光/水瓶子

上午十點,小毛睡眼惺忪的走入剛開門的咖啡館,跟熟悉的店員點了杯咖啡與早午餐,筆電一打開來就開始一天的工作。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咖啡館工作與會談,從早年一種聯誼休閒的場域,轉變成今日居家與工作環境的延伸空間,無論這杯咖啡擔任何種角色,理想與現實的天秤支點,永遠繞著咖啡館旋轉。

咖啡館到底在每個人心裡是怎樣的空間?找人聊天談心事?開會討論?看書?工作?放空?還是一個實踐夢想的所在?走入這一家家的咖啡館,讓這座城市、這個世界有了更多更美好的異想時光。

喜歡走進老房子了解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因此特別迷眩在老房子內的咖啡館,無論是老公寓改造,或在歷史建築與古蹟內的咖啡館,再在都顯示出咖啡館的使命感,不但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創造,融合起來就是再生。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愛上『老』,不只是一種懷舊的氣味,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但這些老店可以生存維持,不單只是老氣味而已!每一家老店都有自己的方法維持歷久不衰,或許有種不變的堅持,這些堅持讓老客人、新客人一直重訪。

在咖啡館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主人的熱情,喝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熱情,其實非常划算的,有多少人總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忘了初衷,每每看到堅持理想的咖啡館主人,我就會在現實中,反省自己做各種事情的初衷,找回來真正的自我。

有人說我在咖啡館的是一種紀實寫作,而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夢想的實現,開咖啡館的人不但創造了一個夢想,也讓他的客人在這樣的空間感覺到這樣的夢想,這樣說起來開咖啡館的主人還真的偉大,創造了一個空間,讓客人一起實現這樣的夢想。而你有多久沒有『夢想』了呢?

我在咖啡館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也讓我在不同的咖啡風景中,找到自己的咖啡時光。

******************************

推薦序/在台北過日子,去咖啡館的十個理由/黃威融

01一群人腦力激盪
1998年秋天出版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出版前兩年,那時候我和姚瑞中、許允斌、陳光達和馬世芳,五個遊手好閒的退伍青年(那時候我們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文青)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常常窩在「咖啡可以一直續壺」的地方討論。2006年底我開始擔任設計雜誌總編輯、2012年春天我負責《小日子》的內容編輯,有一大堆的內容都是在咖啡館討論出來的,我深深覺得公司的會議室是謀殺創意和想像力的墳場,所以我非常喜歡把工作夥伴約到咖啡館開會討論。

02一個人想事情
雜誌是一堆瑣事的總成,我常常覺得被一大堆瑣事追殺,若是待在辦公室只會更慘,若回家只想擺爛,這個時候我會選擇找一間咖啡館待著,一個人好好把手邊的事情整理清楚再說。

03跟好朋友聊天
台北這座城市還有什麼場合比咖啡館適合聊天呢?有氣氛的餐廳大多很假掰讓人渾身不自在,生猛的熱炒店裝潢毫不講究回音大到不能久坐,速食店的客層有點混雜。台北適合聊天的咖啡館,真的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房名單,我絕對不想告訴你我都去哪,那是我跟好友之間的共同默契。

04聽咖啡館放的音樂
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輕人現在去咖啡館都是用筆電戴耳機聽自己的音樂,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台北許多開咖啡館的老板對音樂超有想法,我常常去一家店意外認識新的樂團,或者聽到十幾年前自己超愛但好久都沒聽的專輯,竟然十幾年後在一家不熟的咖啡館聽到。

05去咖啡館吃早餐
由於下一個理由是早午餐,所以必須把所謂的「早餐」定義清楚。有些老派的咖啡館會請中年阿姨每天早上煎蛋作三明治配上一杯熱咖啡,我這幾年超級喜歡去吃這種早餐,因為根本不會有跟流行的年輕人和藝文媒體圈同行出現,至於它的食物水平,我覺得一定有八十分,夠了。

06去咖啡館吃早午餐
我絕對不是在講那些要事先訂位的知名美式早餐店,我要說的是台北有許多咖啡館的老板或者是主廚,他/她們的味覺非常靈敏,他/她們對食材很堅持,到這樣的地方用餐吃東西,我覺得受到很大的尊重。

07晚餐後到咖啡館喝酒
台北有些咖啡館可以當作夜店或酒吧混,事實上對我這種完全不想去時尚場合的人,把人約到有供酒的咖啡館更自在,我希望有更多咖啡館能具備這樣的功能,而且紅白酒的種類可以更多樣價廉些。

08去咖啡館學設計
在台北想開咖啡館的人都有基本的室內設計和裝潢本事,不管你覺得它們的空間是不是都很像,至少我常常看到一些很新鮮的想法。

09去咖啡館交朋友
因為雜誌工作的關係,我認識了許多咖啡館老闆,它們的店就是他/她們的創作,透過這些創作我跟老闆們建立起特殊的友誼。

10去咖啡館理解社會
2012年六月《小日子》的封面故事是「適合晃蕩的城市村落」,介紹了台中五期生活圈和台北民生社區,我們選擇從小店切入,採訪過程我和好幾個咖啡館老闆聊天,有些陰錯陽差沒作成報導,但是從他/她們如何選點到如何開店,我們得到許多寶貴的看法和觀察,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社會變遷的縮影,非常有趣。

------------------------------
黃威融

四十歲後擔任《小日子》雜誌總編輯,三十歲前和好友們集體創作《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不算很會喝咖啡的那種人,但是超喜歡去咖啡館浪費時間。

******************************

推薦序╱說起瓶子╱陳彧馨

認識瓶子有多久時間了呢?著手寫推薦序時稍微回想,這才發現居然也有七年。

七年時間,說長並不很長,卻也不短。仔細回憶,這其間我居然看過瓶子身為老資格工程師的從容、駕著帥氣smart小車滿是童心的樣子,參加過他主辦的活動,也知道他滿懷熱誠主辦大稻埕等地的導覽活動,這種種截然不同的面貌。

曾經聽他嚷嚷要開一間具備人文書香的咖啡館,頂好就在迪化街上。不過這樣的話,老實說,身邊同樣如此喊著的朋友不在少數,本來並不當一回事。沒想到先是收到瓶子邀請去看一間殘舊的日式房子,再又聽說房子按著原貌照樣地維護了回來,有了「青田七六」這個新名字。瓶子辭了工作,認真的做了「青田七六」這個奇妙地方的主人。

這彷彿就是瓶子,想要做甚麼就能變出甚麼,傍著熱情與信念逐步達到目標,毫不跌跌撞撞。旁人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他卻總是步履堅實地走在前方。身為眾多「瓶友」之一,我看著瓶子一步步以自己的理想和步調,逐漸走出獨樹一格的文化人風致。

瓶子對於咖啡館有份異於常人的執著,他把咖啡館當成博物館似地蒐集,孜孜不倦。「我要寫滿一百間咖啡館。」他說。規定自己一星期要寫下一篇咖啡館記錄,三言兩語道出咖啡館特色。轉眼間,他竟已蒐集完全,出了一本《台北咖啡印象》不說,又要寫第二本咖啡書了。我想若是這走來的一路上有甚麼蹣跚,他一準就窩進了咖啡館,加點糖倒點奶,在黑咖啡裡調和了科技背景和人文頭腦的矛盾。

瓶子的咖啡文字不囉嗦,寫的是咖啡館的性格而非咖啡風味。更精準點說,他是把他人生中咖啡裡的吉光片羽串成一本書,而我一頭埋了進去,才猛然知道台北竟也有這麼多好去處,可以容人悠哉地拓展咖啡版圖。讀這本書時有些累,因為總會忍不住尋線上網查查「環浪商號」是甚麼樣?「瑪汀妮芝」的咖啡儀式又是怎麼回事?由瓶子手裡露出的一點訊息是吊在樹梢的香餌,咬住了就非要順樹爬上,一窺他所描述的風情不可。

「呵呵,墮入彀中了吧?」我聽見瓶子這麼說。慢悠悠地穿起他咖啡色寬大的棉袍外套,隨風包捲進了一世界慢騰騰的幽香。

-----------------------------
陳彧馨

嗜喝咖啡,習慣用咖啡紀錄心情、生活故事。
喜歡一個人旅行,也愛跟著電影場景規劃旅程,19歲時就獨自背著行囊展開冒險。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旅居紐約4年,攻讀電影與行銷,展開甜蜜與憂愁的異國生涯。網路上用Jas Chen名字書寫文章,攝影作品帶點灰濛的色調,用貼近生活的旅人角度觀看世界,不論走到哪裡,都要點上一杯咖啡或鑽進咖啡店裡,這輩子注定和咖啡分不開!

******************************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品嚐生活裡的片段美好。

像搭火車一樣
咖啡館搭載了不同世代的城市風景
在這些漫著咖啡香氣的地方
每個世代各自建立也尋找生活的美好。

在咖啡館內人的來去之間
水瓶子看見了不同的城市樣貌
更看見屬於這個世代的咖啡時光。

【理所當然的投入時間,因為我在享受美好的咖啡時光】
咖啡館窗外的風景是這座城市繪的畫。
一陣撲鼻的咖啡香氣
一口苦澀的濃醇咖啡
只是靜坐著
而人們持續來去

或許是性格急躁的業務員;或許是面容憂鬱的文藝青年;又或許是情侶間的吳儂軟語,在咖啡館裡,永遠可以看見一座城市最繁忙也最悠閒的模樣。啜飲後,口中迴盪的滋味像生活般酸苦卻回甘。於是我們在城市裡繼續讓咖啡因滋養人生。

身為城市觀察家,水瓶子從台北出發,數年來造訪過許多的國家與城市,最終,他還是最喜歡台北的咖啡館,挖掘每間咖啡館的動人故事,體會咖啡館主人與咖啡之間的溫柔對待。

台北咖啡館不僅有好咖啡,還有更多無以名狀的人情味。

本書收錄【老店懷舊味】、【生活好情調】、【裝潢好設計】、【藝文活動多】、【咖啡館主人】、【老屋新生命】等六大主題,包含大台北地區數十家個性咖啡館,透過水瓶子身在其中的細細品味與深層觀察,讀者將藉由其文字與圖片,展開一場滿溢著香味的咖啡之旅。

作者簡介

水瓶子

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

著有《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等書。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好.旅行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第一章【老店懷舊味】
迪化風情
老爸咖啡
中美咖啡
相思李舍
克立瑪
湛盧
La Belle
布拉格咖啡館
雪可屋
三槐堂
聯禾咖啡

第二章【生活好情調】
Cafe Fudgetori
巴哈咖啡館
瑪汀妮芝咖啡
這宅咖啡
小米酒
貓空的咖啡巷

第三章 【裝潢好設計】
日子咖啡
點點咖啡
樂樂咖啡
上樓看看
5sense

第四章 【藝文活動多】
Cafe Philo慕哲咖啡
A House
口袋咖啡←已歇業
小南風
Okey Dokey

第五章 【咖啡館主人】
馬札羅咖啡
旅沐豆行
河邊生活
貳月咖啡館
莎慕瓦典藏茶館
芭蕾咖啡
a-may 的手作烘焙餅乾
道南館

第六章【老屋新生命】
爐鍋咖啡館
蔡明亮咖啡走廊←已歇業
滿樂門
環浪商號←已歇業
尖蚪
AStar Artisan
石牆仔內
對味生活
真心咖啡館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台北小散步》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0

推薦序/紀錄台北之美/葉倫會老師

受芬蘭頌(Finlandia Hymn)作者西貝流士(芬蘭語:Jean Sibelius,1865-1957)影響,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以演講、寫作、導覽和散步為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台北雙連打鐵街、台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並擔任數百場導覽義工。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閱讀外,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導覽內容大同小異,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身懷絕技者,致每次都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不僅提升生活品味,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

語云:「一花一草一世界」,事實上,我們周邊的建築,因為機關屬性,或商業、公益機能,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大稻埕,日治時期的台北城,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感動將由點、線、面,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讓台北成為文化之都。

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台北,獲得不一樣的感動,透過文字和照片,發揮蝴蝶效應,傳播台北的美麗。2005年後,我在台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令人佩服。

水瓶子完成新書,規劃每條都是值得一走再走的路線,憶2004年到德國旅行,見該國規劃有有文學之路、河流之路、城堡之路和集中營之路等旅遊路線,希望德國人或到德國旅遊的人前往探索,有股心嚮往之的想法。希望每位到台北的朋友,都應該走水瓶子為我們規劃的美麗動線。

***********************

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如果有人說台北城越來越棒了,我想,應該是像水瓶子這樣的台北城居民越來越多了。

台北城建城128年了,身為真正的台北居民們,天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時,試問,除了看到了硬體的更新進步,有多少人知道擦身而過的故事呢?

我認為,未來台北城市的魅力與重生,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更多像水瓶子這種居民,長時間付出,將台北城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為故事,融入文化、歷史、環保、生態與休閒趣味性,讓在地的柔性之美和現代化的科技與建築發展能並駕齊驅,有了這種觀念和實踐,才能真正讓台北城質變為具有內涵的國際大城市。

實際生活中的水瓶子,身材高大,聲調比一般人低沉,給人的印象是安靜靦腆,像個鄰家大男孩。工作背景是工程師,讓他內心洋溢的理想可以用文筆簡單、乾淨、快速、大量,用網路無遠弗界地表達產生共鳴,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網友,在網路上推動文化藝術導覽暢行無阻,現在水瓶子已是個無人不知又親切的網友。

我們都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長期義工,一起主辦過許多台北城公益導覽活動,雖然只是水瓶子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他很投入,用心規畫執行,凡舉網路宣傳、招攬、連絡講師、處理報名事宜等繁瑣細節。更重要的是,這群感召而來的義工們,在不同行業不同角落裡,自願出錢出力,以共同思維,透過參與過程去傳達台北城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樹小樹、街道、表演等等。

水瓶子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與能力,以文化人自許,也以文化長自律,或許他本人不願意居功,認為導覽是一件義務,過程、參與比結果更重要。許多朋友都了解,他行事很低調,執行力強,生活非常簡約。這種人是台北城真正不可或缺的居民,若少了這種居民,城市中就少了一種生活底蘊的味道。

多年來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的生活經驗,水瓶子將心得規劃出一條條的休閒主題之路,讓更多人共享這生活與文化的成果,當您的腳步踏著台北城這座土地時,《台北小散步》正是您閱讀這些故事最好的手伴,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著這些綿延了一百多年來的精彩故事。

***********************

自序/水瓶子

從圓環文化工作室開始辦導覽的那一天開始,好像就註定了要與歷史結緣,不時地在台北大大小小的街道散步,腦海中總會浮出這些街道以前的模樣。

或許是太喜歡到世界各大城市去散步了!在巴黎的街道我拿著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在倫敦會想到狄更斯的《孤雛淚》,捷克的卡夫卡、維也納的克林姆、羅馬的凱撒、威尼斯的馬可孛羅、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王、耶穌,這些人與這些城市的關係息息相關,每座城市都足以孕育出那麼多名人,我們也耳熟能詳。但回頭想想,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台北,我們又了解了多少?

1951年,波士頓市長把一些歷史性的古蹟連結起來,規劃出一個長4.8公里系統性的觀光步道,突顯波士頓從移民時代長期爭取自由的過程,這條步道叫做『自由蹤跡』。剛開始走這個步道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受,後來想起了電影《國家寶藏》的情節,印象非常深刻,回來又讀了美國建國獨立的過程,覺得有這條步道可以讓人很快了解美國這個移民社會演進成大融爐的過程。

台北可以的!試著跳脫吃喝玩樂的模式,台北有關歷史性、主題性的路線遠比波士頓還多樣化,於是,我規劃了幾條路線,包含了各宗教建築的神聖之路、主題書店、革命精神的咖啡館、自由主義、男女平權、威權到民主的散步路線。這幾條路線的景點,包括古蹟、名人故居、書店、咖啡館、學校等,除了古人、名人外,別忘了「我們」就正在寫歷史,文化資產是需要靠不斷地累積的,台北的建築雖然很年輕,但是擁有各國各種形態的建築,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

參與各類的導覽活動後,有了這樣小散步路線,都要歸功於眾多的導覽老師無私的分享,我們不但活在當下創造歷史,能夠飲水思源,尊重每個人,了解這塊土地,邁向更進步的社會。找個假期半天,放下一切歸零,走一走熟悉的台北街道,或許您會有不同的感受。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台北咖啡印象》水瓶子自序:透過書寫,我成為咖啡館的風景之一。



博客來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0353
《台北咖啡印象》封面、推薦序

「咖啡館」在大家的眼中是怎樣的表情?有怎樣的個性?咖啡好喝?餐點好吃?還是音樂迷人?或者是舒適的閱讀環境?悠閒上網的空間?又或是好友聊天的所在?

每踏入一家陌生的咖啡館,感受到店主的巧思與風情萬種,就好像進行了一趟旅行,走入了另一個世界,我喜歡這樣的探險。喜歡旅行的人總會與景點合照,留下到此一遊的證據;而我透過書寫,將自己埋入咖啡館中,讓自己成為台北一家家咖啡館的風景之一。

如果說建築是人類在土地中的雕刻,那咖啡館一定是心靈角落裡一棵美麗的小樹苗。建築外觀與室內設計,就我們的觀念來看是不相干的,但存在於日本京都老房子內的咖啡館卻讓它們成為一體,在屋內可以看到歐式巴洛克的建築式樣,配上中式佛教的圖騰,這一切是那麼的和諧共存著,透過咖啡館這個半公共空間的催化,我們的美學品味相對提昇。

我走過的咖啡館,有致力推廣農產品禮盒,也有像個浪漫的圖書館,每周不間斷持續地舉辦講座活動,還有擁有獨特個性的店主人,咖啡豆不同烘焙的方法,這些細小因素都讓每家咖啡館有著自己的表情與個性。不光只是咖啡好喝,餐點好吃,這些咖啡館都用盡了心思,找出自己的特色與定位。

巴黎的人文咖啡館,在十九世紀就可以讓畫家、作家用作品來抵換咖啡,或者讓這些文人騷客有空間自由的高談闊論,造就了許多著名的作家、畫家,台北城裡的明星咖啡館背後或許也擁有同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若能夠在不同咖啡館每天上演,多好。我曾經在紐約暫居數週,每天到星巴克報到上網寫流水帳,遠比到帝國大廈參訪更有趣,更貼近當地的生活。

台灣人的包容與混搭,能在台北城滿佈眾多咖啡館的特色中一覽無遺,這會不會是創下另一個世界的奇蹟,成為咖啡館密度最高的城市?本來我只是單純的書寫咖啡館,但在不斷地書寫過程中,咖啡館竟然成為我另一個家。

本書簡介

每座城市,都用各自的方式呈現他們的美好。

台北,這座看似有著急遽步調與漠然表情的城市,卻能在巷弄間、小徑旁、大樓裡,聞見隱匿得很好的咖啡香、遇見熱情執著的咖啡達人、喝到濃郁香醇的苦酸滋味、聽見最契合心境的好音樂。

於是我們學會放慢了步調,在臉上添加了笑意,抬頭看見了大樓頂端未曾遠離的藍天白雲。

身為城市觀察家,水瓶子從台北出發,數年來造訪過許多的國家與城市,最終,他還是最喜歡台北的咖啡館,挖掘每間咖啡館的動人故事,體會咖啡館主人與咖啡之間的溫柔對待。台北咖啡館不僅有好咖啡,還有更多無以名狀的人情味。

本書收錄從「懷舊老味道」、「烘焙咖啡香」、「裝潢好設計」、「愛看風景窗」、「哲學思考貓」、「咖啡館主人」以及「網路活動多」等主題,區分大台北地區共五十家個性咖啡館,透過水瓶子身在其中的細細品味與深層觀察,讀者將藉由其文字與圖片,展開一場滿溢著香味的咖啡之旅。

作者簡介:水瓶子

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名人推薦

推薦人(姓名筆畫序)
王嘉明(莎妹劇團團長)
水瓶鯨魚(知名漫畫作家)
海豚飛(用音樂過人生超人氣旅行部落客)
郭正佩(知名作家)
馬繼康(世界遺產專家、國際領隊)
傑利(專業領隊、攝影老師)
劉奕成(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次
【水瓶子】透過書寫,我成為咖啡館的風景之一。
【水瓶鯨魚】閱讀,台北獨特的咖啡印象。
【郭正佩】旅行中,咖啡館是最好的居所。
【劉奕成】關於咖啡館的二三事。

Chapter 01 ∣懷舊老味道
令人懷舊的老咖啡色系。老樹咖啡
《武昌街一段七號》有著說也說不完的故事。明星咖啡館
舊褐色的黑白氣息。Le Park Cafe
會唱交響樂的小鳥在木造日式老房子。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中山北路走幾回。公寓咖啡館
與老同學、老朋友雜感。老咖啡館
歐巴桑、觀光客的聚會。蜂大咖啡
老朋友見面聊天的所在。南美咖啡
一腳踏入繁華懷舊與落後荒謬的時代。秋惠文庫

Chapter 02 ∣烘焙咖啡香
配個《咖啡時光》漫畫。PEG Coffee
愛樂壓與啡你莫薯。GaBee
仁愛國中旁的回憶之旅。古德咖啡館
淺焙咖啡的酸滋味。Coffee Sweet
喝醉般微醺的夜晚。聞山咖啡
沉醉在挑高的歐風色系。菲瑪咖啡
華麗的下午茶時光。立斐米緹
從網路後現身的朋友們。生態綠咖啡
厚重土地味的爪哇咖啡。George House
吳興街的一場時光旅行。加爾第咖啡館←已歇業,但還有其他分店

Chapter 03 ∣裝潢好設計
到靈感咖啡找靈感。靈感咖啡
與Homemade Life 旅行手作的相遇。ppaper cafe←已歇業
初嚐巴布亞新幾內亞。可可設計人文咖啡館
蛙大的《島內出走》。蛙咖啡
薈萃人文與設計。學校咖啡館
一個當代藝術家的展覽場域。Insomnia 睡不著咖啡館
展廠與搖滾樂。鹹花生咖啡館←已搬遷
私處的私處。私處咖啡館←已歇業

Chapter 04 ∣愛看風景窗
陳澄波畫中的淡水。淡水紅樓
公園旁的白房子,城市角落的溫馨。Coffee M
綠樹蔭。富錦街No.108
《第36個故事》寧靜的夜。朵兒咖啡館←已歇業
在青田街與麗水街散步。COZY咖啡館←已歇業
咖啡黑潮聽後現代搖滾樂。Cafe Kuroshio

Chapter 05 ∣哲學思考貓
享受午後陽光的自在。院子咖啡
有四隻貓的自家烘培咖啡屋。貓妝咖啡館
甜甜的手工蛋糕與海綿寶寶。貓薄荷咖啡館←搬到台南
溫州街內。路上撿到一隻貓
喝杯好咖啡,還要跟阿萬一起玩。咖啡實驗室
滿是跳來跑去的貓。極簡咖啡館

Chapter 06 ∣咖啡館主人
有東南亞風情的藤椅與紅磚。小猴子咖啡廳Cafe’ No. 218
三興國小旁的兒時記憶。利嘉咖啡館←已歇業
泰順街巷弄裡的獨書時光。Alone Cafe←已歇業
陳師孟,快樂的豬。綠逗豬式會社咖啡廳←已歇業
感受學生時期的青澀歲月。陽台咖啡

Chapter 07 ∣網路活動多
用行動關懷台灣農產品。果子咖啡館
石頭與人文。集地咖啡館←已歇業
與網路的現實交會。有河book
小水瓶的小小空間。小小書房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與2009年波黑美亞咖啡食堂。←已歇業
學會享受孤獨與閱讀。Cafe Philo←已歇業,另有慕哲咖啡館在紹興北街

推薦序1:閱讀,台北獨特的咖啡印象 by水瓶鯨魚(知名漫畫作家)

老實說,我有咖啡癮,卻是毫不懂咖啡的人,三合一即溶咖啡或罐裝咖啡,都能解饞。

但,水瓶子這本台北咖啡館筆記中,卻有三分之一咖啡館,我都極熟悉,讓我忍不住思考——我去咖啡館,是喝咖啡,還是閱讀咖啡時光?

比如,欣賞一間咖啡館老闆的性格佈置,感受一個午后斜射入窗的陽光,聆聽一本書翻動的聲音、一隻貓從窗櫺經過、一對情侶眉眼調笑或分手的沉默,還是和三五好友聚首的歡娛?可能,以上皆是。

許多年前,攝影作家張耀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我曾擅自在我的手機答錄語音改成:「我不在家,就在酒吧;我不在酒吧,就在去酒吧的路上。」呵,因為比起咖啡的專精知識,我可能略懂得一點點酒的滋味。

為什麼?

當我看到書中寫到某個台北咖啡館有許多藏書,老闆說喜歡的話,三折可以買回家;結果,水瓶子挑了三本書,卻無法成功買到;第一本,老闆說很喜歡,不想賣;第二本,老闆想收藏;第三本,老闆正在讀……我立刻哈哈哈大笑,終於發現我為什麼不曾迷戀過上海咖啡館的真正理由。

上海多數的咖啡館,確實都擁有無以倫比的迷人景觀和情調設計,梧桐老樹、仿古水晶燈、木頭地板、古董家具,不僅佈置了一盆又一盆綠意盎然的盆栽,甚至還有一個綠意橫生的花園……卻罕見咖啡館中有一整座的書櫃。

沒有書櫃的咖啡館,就不是我想去的咖啡館,就沒有我想閱讀的客群內容,沒有我投擲情感的空間,更正確意思是──這類咖啡店,不過像戴上兩層假睫毛、染著捲捲褐色長髮、化妝美麗的女人,來來往往,毫無閱讀獨特性;若只是喝咖啡,與星巴克無異。

這刻,想起初搬到上海的菜鳥模樣,某時尚雜誌編輯朋友帶我去法租界一家咖啡廳,我驚訝其咖啡館歐式的石牆建築、挑高的天花板空間、透明溫室花園景觀和隨意擺置的骨董沙發,上海朋友嚮往地說:「台北這種咖啡館不是更多嗎?」我逞強說:「是啊。」心底卻思索,但台灣咖啡館很少有這麼美麗的建築和風景。

直到看膩了上海餐廳或咖啡館,一模一樣的妖嬈曖昧粉妝,不需要喝醉,燈打暗,每間咖啡館如同酒吧,長得都像複印機印出來的美女。

我開始懷念台北的咖啡館們,隨意翻頁,隨意閱讀,每頁都有獨特的咖啡印象。

推薦序2:旅行中,咖啡館是最好的居所。by 郭正佩(知名作家)

在東京,偶爾走累了,躲進播放著爵士樂或是古典音樂,說不定有半世紀以上歷史的喫茶咖啡館讀讀剛買的書,或只是聽音樂。在巴黎,我們總要到左岸聖傑曼德佩區當年西蒙波娃、沙特等人日日埋頭寫作的咖啡館坐坐,或是到蒙帕那斯區早年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等畫家,以畫代替咖啡錢每每逗留的咖啡館,遙想當時對於藝術懷抱著理想年輕畫家詩人們的心境。

在希臘聖托里尼島上,可以坐進咖啡館什麼也不做,只是看著海、看日落、看一旁一大家子的貓玩耍。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山城裡,從一間咖啡館到另一間,站在吧台點杯濃縮咖啡一飲而盡,然後在山城巷弄裡散步度過一天又一天。在紐約,找到「電子情書」場景裡的咖啡館,或是在中央公園湖邊船屋喝杯咖啡,真會以為自己走進了電影。在哥本哈根充滿書香的咖啡館裡,北歐難得的陽光下,用美得讓人驚嘆的皇家哥本哈根瓷杯,點杯卡布其諾。

那麼,在台北的時候呢?

如果,在生活之中,偶爾把空間轉移至咖啡館;於是,生活說不定也會彷如一場一場小旅行?

台北的咖啡館?偶然,裡頭傳來的是法國香頌,端來的可能是印度香料奶茶。供應著精美無比法式甜點的迷人咖啡館裡,居然播著日本三絃琴曲子。還有總能吃到讓人口齒留香美式漢堡的咖啡館,深夜裡空氣裡流動的卻是阿根廷探戈旋律。偶爾,幾隻貓悄悄從哪個角落輕輕走出來磨蹭;也有裡頭貓狗輪著上班的。有拿網路上人氣可以換免費咖啡的地方,也有不時有藝文聚會旅遊講座攝影展之類不預期活動之秘密基地。

我當然是愛咖啡館的。台北巷弄之間,還藏著太多來不及,不一定有機會探訪的迷人空間。在東京,我購買了多冊日本人特地來台尋訪整理的《台北咖啡館》介紹,但中文書市裡,這類書籍卻不多見。

這本書出現之前,尋訪台北咖啡館時,總會讀到水瓶子的文章。有一天,水瓶子宣佈他將寫下百家台北咖啡館;而後,跟著水瓶子的文字足跡,我也彷彿在台北咖啡館之間旅行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如今,水瓶子系列文章集結成書,對我這種急需台北咖啡館指南的咖啡館遊牧民族來說,真是個好消息。您,也想在台北這座城市,進行一場從咖啡館到咖啡館之間的旅行嗎?或許可以從這本《台北咖啡印象》開始。

推薦序3:關於咖啡館的二三事。by劉奕成(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其實不太啜飲咖啡,卻總是盤桓流連於咖啡館。並非味蕾領著我尋訪,而是街陌巷弄中的咖啡香誘拐我的腳步。總是忍不住閉上眼睛,按「香」索驥我心中的台北生活輿圖。

所以相知相識近三十載的水瓶子,迄今美麗的誤會我酗咖啡,料想著我總是泡在咖啡館裡,找我寫這篇序。

這篇序,當然是在咖啡館裡寫就,彷彿是約定俗成的,字是跟咖啡館為伍的。總是這麼聽說:這本巨著那篇大作是在某間咖啡館寫成的,卻沒聽說哪本書是在餐館寫成的。在餐館,單身是被歧視或冷眼以對的,即使不被店員遺忘,也多少被餐館裡的鬧熱氛圍遺忘。在咖啡館,單身不但不受歧視;咖啡館是熱誠擁抱單身、熱誠擁抱情侶,也熱誠擁抱各式各樣的生活形態,各式各樣的心情。

傷心咖啡店?經驗中,咖啡館裡的人並不真正傷心,真正傷心的人隱沒在電影院內,蝸居在家中。選擇咖啡館駐足停歇的人,即使瞇著眼,彷彿也還是窺看這個世界的風景,更多時候,自己也是這個世界的風景之一。

咖啡館裡的聲響,是竊聽者、聆聽者的最愛。餐館中如海浪襲來的聲浪,當然不如咖啡館裡聲波如山村潺潺涓流,我們不知道聲音從哪裡來,於是我們四下探訪尋找。

我們尋找的,不只是聲音的身世,還有聲音主人的身世,還有咖啡館的身世,甚至這座城市的身世。林林總總的譜系,是有跡可循的,但這不靠著視覺,端賴你我的味覺與嗅覺。試想:十多年前趕赴上班的清晨路上,閉起眼來,都是燒餅油條的香味,後來都是美而美早餐店的氣味,如今信步穿過晨曦,滿街巷都是咖啡的味道。數十年前,午間時分巷內家家戶戶蔥油爆香的味覺之旅,轉折至今,居然是咖啡香。

咖啡香氤氳在哪,人就跟到哪。到咖啡館裡,坐著寫作的,閑倚著跟識與不識抬槓的,做什麼與不做什麼的,都衝著咖啡香來。

於是當咖啡館老闆端著咖啡衝著我來,撲鼻的馥郁咖啡香衝著我鼻腔來,我猛然想起:在咖啡館中,不是只有偷聽,還有兩三件事,包括看書,看這本老友寫的書,探索咖啡館的身世,包括寫序,為他寫篇序,介紹這本書的身世。

我把自己「關」在咖啡館兩、三個小時,隨意成就了這篇關於台北咖啡館的二三事。